太空產業的下一個關鍵職缺:從 AI 天才到技術工匠, NASA 給未來世代的真實建言

Tiffany Travis 1st degree connection1st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Manager, NASA Gateway Program

在國際太空大會(IAC)的舞台上,當眾多演講聚焦於AI革命、深空探索與月球基地計畫時,NASA Gateway Program(登月門計畫)戰略傳達經理(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Manager)Tiffany 的一席話,卻以真誠與務實之姿,提醒人們注意被忽略的一群人——那些讓太空夢成真的「雙手」。

「未來太空產業,不只是屬於拿四年制學位的人,也不只是AI工程師的舞台。我們需要大量技術勞動力,一起打造能讓太空人安全執行任務的太空船。」

這句話簡單卻深刻,為太空產業的華麗願景注入現實基礎,也揭開 NASA 正面臨的關鍵課題——如何在高科技浪潮中,重建人與技能的鏈結。

從「高學歷」到「高技能」:被低估的太空職人

Tiffany 強調,登月與深空探索的成功,不僅倚賴天才工程師或科學家,還需要大量具備製造、焊接、測試、材料整合等專業技術的人員。

她說:「要讓太空人能安全地進入宇宙,背後是整個產業鏈的努力。每一個精準螺絲、每一塊焊點、每一道測試程序,都是維繫任務安全的重要一環。」

這樣的觀點,讓人聯想到 NASA 近年重啟對製造與工藝能力的培養政策,並透過與業界的合作,嘗試重建美國航太產業最根本的「技術底層」。

太空經濟的下一個里程碑,或許不在 AI 算法或火箭推進,而在於那些能把理論變成現實的「實作者」。

找到通往NASA的「側門」:從供應鏈開始

有聽眾問她:「如果是一個剛起步的年輕人,要怎麼找到與 NASA 有關的機會?」

Tiffany 笑著說:「Google 是你的好朋友。」

她解釋,太空產業機會往往不在 NASA 總部,而在 NASA 周邊龐大的分包商與供應鏈

例如,NASA正規劃推出一個「Artemis Suppliers Map(阿提米絲計畫供應商互動地圖)」,讓外界能清楚看到各家合作夥伴——誰在製造引擎、誰負責艙體、誰打造那個「零件中的零件」。

她說:「這張地圖會讓大家明白,太空不是只有一家公司在做,而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只要肯花時間研究,就能找到你的切入點。」

她的同事 Vanessa 也補充說明,像「Gateway 月球前哨站」或「Orion 太空船」的網站上,都明列合作夥伴與國際機構,如加拿大、日本、歐洲、阿聯酋等。

「很多時候,只要你仔細看,就能看到 NASA 合作的公司、承包商、研究機構。那就是進入太空產業的門票。」

熱情與創造力,也能成為通往太空的燃料

談到太空職涯時,Tiffany 分享了一個她最喜歡的故事。

她說,有一位同事名叫 Jack Moore,原本主修音樂劇與戲劇,與航太毫無關聯。如今,他是 NASA 展覽與公共體驗團隊的重要創意設計師,負責策劃太空人招募活動的舞台與展示。

「他用戲劇腦想像太空,創造了那些讓人驚嘆的展覽與舞台。」

她笑著說,「這就是我最喜歡 NASA 的地方——你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去打造與眾不同的貢獻。」

Tiffany 提到另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同事 Joe,他原本是一位學校老師,如今在 NASA 帶領教育計畫,培育下一代太空夢想者。「有些人一開始教書,後來成為 NASA 太空人團隊的主管。做你熱愛的事,總會帶你走到該去的地方。」

太空探索是一場「集體創作」

在演講的最後,Tiffany 再次回到那句簡短卻有力的結語:

「我們要一起走得更遠、更久、更穩(go further, farther together)。」

她提醒現場觀眾,太空探索的本質並非個人英雄主義,而是一場集體創作(collective creation)——從製造螺絲的工匠,到設計 AI 導航的工程師,每一個人都在推動人類跨出地球的一步。

這句話,讓全場陷入一陣靜默的敬意。

結語|太空離我們,其實沒有那麼遠

Tiffany 的演講並沒有炫目的技術展示,也沒有政策報告的嚴肅數據,但她用誠摯的語氣描繪了一個更真實、更包容的太空願景——一個不只屬於博士,也屬於技師與夢想者的宇宙

在AI、火箭與太空外交之外,她提醒我們:

太空探索需要創意、熱情與合作的勇氣。而在那個眾星閃爍的未來,每個願意動手、動腦、動心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發布日期:202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