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NASA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Ignite 是一個專為高成長潛力的新創企業設計的非稀釋性資助平台。
其特色在於導入「矽谷式創新」的理念——這種模式強調快速實驗、市場導向與跨界合作,並鼓勵以最小可行產品(MVP)為起點進行迭代開發。
Ignite 以創業家精神為基礎設計流程與審查標準,不同於傳統強調長期科研的政府補助,NASA 在此計畫中邀請新創團隊以商業思維主導技術應用路徑,同時結合太空任務所需,讓創新更快轉化為太空與地面雙用成果。
結合政府支持與商業導向,讓技術創新能同時面向民間市場與 NASA 任務需求。
作為專為高成長潛力的新創企業設計的非稀釋性資助平台,結合政府支持與商業導向,讓技術創新能同時面向民間市場與 NASA 任務需求。
不只是研發補助,更像是創業創新育成平台,幫助初次與 NASA 對接的團隊建立「市場驗證」、「技術成熟」與「太空應用」的三重信任基礎。
雙階段資助結構:展現技術能兼顧地面商業化與太空延伸性
- Phase I:最高補助 15 萬美元,為期 12 個月,用以驗證技術可行性與市場初步潛力。
- Phase II:進一步提供最高 85 萬美元,協助企業擴展技術能力、建立產品雛型並接軌實際商用與 NASA 應用。
NASA Ignite 與傳統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最大不同在於它強調雙軌並進:團隊不需完全聚焦於 NASA 任務,而是要展現其技術能兼顧地面商業化與太空延伸性。透過 Catalyst Workshop、AMA 線上問答、技術導師制度與資源配對,NASA 正打造一個結合矽谷效率與政府網絡的創業生態。
實戰案例導讀:他們如何從 Ignite 出發,走向商業與太空應用雙成功
理解 NASA Ignite 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政策,而是從成功團隊的路徑中學習。以下五個案例皆為近年來從 Ignite 或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延伸計畫中獲得顯著成果的新創公司,他們的經驗清楚揭示了「雙軌進程」、「市場導向」、「太空延展性」的價值與做法。
Canopy Aerospace:用 NASA 資源推動多元客戶收入

Canopy Aerospace 是 2022 年 NASA Ignite 啟動批次的參與團隊之一,專注於熱保護系統(TPS)的製造與認證。透過 Ignite Phase I,他們在短時間內建立出原型,並與美國空軍(USAF)、導彈防禦局(MDA)等政府機構建立商務關係。此後更在 Phase II 獲得 85 萬美元支援,並同步吸引風投進駐。Canopy 的成功來自於精準描繪技術在再入任務中的必要性,並展現其商業化前景:未來 TPS 可應用於地球低軌衛星、重複使用火箭與熱遮罩模組,實現商用與太空用途雙重開發。
Solestial:將地面太陽能革新技術帶上軌道

Solestial 的核心技術為低成本、可延展的矽基光電材料。他們設計出柔性太陽能板,特別針對小型衛星進行模組化設計,並整合由 Opterus 提供的展開機構,使其產品可大規模部署於近地軌道。在 Ignite 計畫中,他們完成 Phase I 的光電效率驗證與耐幅射測試,後續成功申請 Phase II 資金,為量產與部署做準備。Solestial 的故事證明,善用地面商業需求(例如遠端能源佈署)與太空應用場景(衛星供電)的交集,是贏得 Ignite 資源的黃金策略。
Tendeg LLC:從原型構想到營收破四千萬的升級路徑

雖非起源於 Ignite,但 Tendeg 的經驗對所有新創極具啟發。他們開發的展開式太空天線,初期透過 Phase I 建構出技術雛型,並在 Phase II 中成功拓展為模組化平台,之後還取得了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Phase II-E 的延伸資金支援,總額超過 220 萬美元。公司營收現已突破 4,500 萬美元,並與多家國防承包商與太空任務執行單位簽訂供應協議。Tendeg 用實際數據說明:NASA 資助是一種「飛輪效應」的開端,關鍵是能否構建連續階段、持續成長的營運藍圖。
Mango Materials:用環保材料技術切入太空材料應用

Mango Materials 以微生物發酵法轉換甲烷為可降解塑料,早期應用於地面包裝材料領域。他們在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提案中指出該材料可應用於太空載具內裝、模組化生物醫療裝置等情境。與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合作後,他們拓展至低重力環境測試,並獲得 NASA 計畫支援。此案例說明,地面永續技術若能說明其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與潛力,亦能成功跨入 NASA 評審雷達。
Techshot:從生醫實驗到國際太空站應用

Techshot 的 3D 培養與活體列印技術早期獲得 NASA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支援,最終成功將其設備部署於國際太空站(ISS)。其核心為 BFF(BioFabrication Facility)模組,能在無重力環境中進行細胞排列與結構建構,為未來太空醫療打下基礎。他們的成長歷程展現出「多階段提案 → 與 NASA 合作深化 → 進入太空部署」的典型路徑,並證明在 Ignite 或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計畫中,只要技術與需求對上,即可從地面起飛,直抵軌道。
提案策略心法:從故事出發,走入任務
1. 聚焦問題與真實場景:從痛點出發說故事
成功的提案往往不是靠華麗術語,而是能描繪出一個場景:
「當火星車在沙塵暴中失去能見度,我們的雷達能在 200 公尺內探測障礙物,提升導航穩定性 30%。」
評審想看到的,是技術如何解決任務中或市場上的真實痛點,而不只是概念上的理論突破。請清楚說明:
- 哪類使用者或產業會使用這技術?
- 他們目前遇到的痛點是什麼?
- 為什麼現有解法無法滿足?
- 你如何用更快、更便宜、更穩定的方式提供答案?
2. 商業計畫不是夢想稿,而是數字與行動
NASA Ignite 看重的不只是潛力,而是具體的商業邏輯。你必須提供:
- 市場規模分析(TAM、SAM)與潛在客群
- 實際銷售/測試/合作紀錄,如意向書(LOI)、早期客戶回饋
- 收益模型與 2–3 年內的預期成長曲線
這不只是為了讓 NASA 放心,更是為了讓你能成為有實力接軌投資市場的企業。
3. NASA 應用場景不是附註,而是戰略延伸
即使技術一開始應用於地面市場,也請務必解釋:
- 如何延伸至太空應用(如微重力、真空、極端溫差)?
- NASA 哪些任務或部門可能用到?(可對應子題)
- 有無查閱 TechPort、參與 AMA 或已與 NASA 專家聯繫?
Ignite 評審強調:「說出你對 NASA 有多了解,遠比只提地面應用有用得多。」
4. 技術寫法要簡潔,重邏輯與差異化
提案不是期刊論文,要寫給懂創業、懂工程但不一定是你領域的專家看。你需要:
- 明確說明你與現有技術的不同(性能、成本、規模化能力)
- 提供 技術成熟度等級(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參考值,建議落在 TRL 3–6
- 用圖表解釋架構、數據與實驗驗證方式
- 提出風險管理與補救計畫
5. 團隊是你執行的保證:讓經驗說話
NASA 想知道:「你有沒有能力做到你承諾的事?」請提供:
- 關鍵團隊成員的經歷與專業(尤其是 NASA/航太/深科技背景)
- 清楚的階段性目標與時程表(例如第 6 個月完成 MVP 測試)
- 顧問、合作夥伴與外部支援結構
如果你曾參與過 NASA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或有參與 AMA 與 Catalyst 記錄,請一併寫上,大大加分。
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 是什麼?與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有何不同?
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全名為「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是美國政府另一個與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並行的創新資助機制。兩者同為非稀釋性資金來源,但 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 的最大特點在於:
- 強制合作: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 要求新創公司必須與大學、研究機構、或非營利實驗室進行正式合作。合作夥伴至少要承擔整體專案 30% 以上的工作比例。
- 促進技術轉移: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 設計的目的,是讓高等學術與政府實驗室中的技術,能透過與民間新創結盟方式「轉出來」,形成商品化路徑。
這對於技術核心仍在學術端、但希望由新創商業化的團隊尤其有利。若你正在考慮以 Ignite 型態申請 NASA 計畫,而又已有學研夥伴參與,那麼 小型企業技術移轉計畫(STTR) 會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架構。
什麼是 TechPort?NASA 技術資料公開平台簡介
TechPort 是 NASA 官方的技術資料庫平台,提供所有現有與正在研發中的技術項目公開資訊。透過這個平台,新創公司可以查詢 NASA 目前的技術需求、過去與進行中的計畫內容、技術成熟度(TRL)與負責單位等細節。
若你正在撰寫 Ignite 提案,TechPort 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資源,可以幫助你:
- 了解 NASA 目前的技術方向與痛點
- 搜尋對應你技術的任務需求與應用場景
- 引用具體 NASA 計畫作為你提案的應用基礎
例如,你若開發的是輕量結構材料,可搜尋 NASA 曾經推動的相關材料任務,如「Ames Research Center 的陶瓷複合材料推進技術」,這將讓你的提案更加具備任務導向說服力。
常見錯誤與避免方式:
- 只談產品、不談 NASA 應用:提案若未涉及任務場景,難以說服評審其 NASA 價值。
- TRL 過低:沒有基本原型或概念驗證,會被視為「太早期」。
- 語言過於學術化:無法讓人快速理解你要解決什麼問題與怎麼解決。
- 市場與財務估算模糊:忽略真實客戶與收益模型,只講願景。
- 團隊組成不平衡:沒有商業角色或技術實作能力不足。
NASA 資源全攻略:從 AMA 到 TechPort 與 TABA
Ignite 除了補助,也提供以下創新支持資源平台,幫助新創團隊有效對接 NASA 技術社群與需求方:
- Catalyst 催化工作坊:聚焦 AI、LEO 經濟等主題,創業者可與 NASA 專家直接交流。
- AMA「問我任何事」系列講座:由 NASA 評審與歷屆獲選團隊分享申請經驗、提案重點與常見錯誤,定期舉辦的「Ask Me Anything」活動能讓你直接向官方提問。
- TABA 技術與商業輔助資源補助(Technical and Business Assistance):最多 $6,500 可用於找顧問、進行市場調研等。
- 預約諮詢時段 諮詢時段:開放新創團隊與 NASA 或合作創新育成平台顧問進行線上一對一會談,針對技術驗證、子題對接、提案結構等議題獲得專業建議。
- 社群互動:透過 LinkedIn、官方電子報與 NASA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官網專區,持續追蹤最新子題更新、得主案例、活動消息,並與其他創業者交流經驗。
新題目方向搶先看:2025 年六大重點
- AI 自主設計自動化(AI Agentic Design Automation):強調「agentic AI」在設計流程中扮演主動參與者的角色,協助太空硬體快速生成多版本設計草案,降低人力與成本負擔。
- 微重力環境下的先進製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 Microgravity):針對太空站或月球基地內部製造設備,開發適用於低重力條件的自動化材料處理、組裝與製程最佳化系統。
- 極端環境任務的機器人技術(Robotics for Extreme Environments):設計能夠耐受極端氣溫、真空、輻射的自走裝置或遠端操控機器手臂,用於太空漫步、月面建設或深空採樣任務。
- 行星導航用雷達技術(Radar for Planetary Navigation):聚焦開發可於地形複雜或光線不足條件下進行精準定位的雷達模組,協助無人車或漫遊器實現自主移動。
- 氣候數據智慧分析(Climate Data Intelligence):運用 AI 對大量衛星影像與遙測數據進行快速分析,提升對氣候變遷、自然災害與資源利用的預測與應對能力。
- 太空用低成本太陽能電池(Low-Cost Photovoltaics for Spacecraft):開發具備高發電效率與耐輻射特性的光電元件,用於小型衛星、太空探測器與長期太空任務的能源供應。
這些主題大多具備商業與任務雙用潛力,是你撰寫提案時的重要參考。
讓 Ignite 成為你創業進入太空的登陸器
NASA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畫(SBIR) Ignite 並不是「太空人才限定賽」,而是給所有擁有前瞻技術與商業眼光的創業者一條切入太空與國家級應用的黃金路徑。從你擅長的市場出發,串連到 NASA 任務場景──只要邏輯完整、執行力到位、故事動人,你的技術,就能走進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