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i Satellites

2025-109-Tianyi Satellites

Zhuque-2E

發射單位:LandSpace
運載火箭:Zhuque-2E
發射台座:LC-43/96
發射基地: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發射時間:2025-05-17 12:12:00
發射國家:China

任務概覽
Tianyi 衛星由湖南長沙天儀研究院所屬私人公司 Spacety 設計與製造,屬 Spacety 自主微衛星星座計畫,目的支援商業及科學應用。2025 年 5 月 17 日凌晨 04:12 UTC(北京時間 12:12)由 LandSpace 的 Zhuque‑2E 甲烷液態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商業航天發射場發射六枚 Tianyi 衛星升空,搭載任務編號包括 Tianyi‑29、34、35、42、45 與 46,進入近地球低軌道(LEO)。

發射火箭與回收流程
Zhuque‑2E 採用 Tiānquè‑12A 和 Tiānquè‑15A 高性能甲烷引擎,具備約 4,000 公斤至 500 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的載重能力。發射後助推器按照規劃完成回收任務,展現私營火箭起落與資源重複使用能力,是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技術突破性里程碑。此次整體流程由商業團隊主導,展現中國商業航太快速調度與技術整合能力。

星座應用與技術分類
本批衛星中,Tianyi‑29、35 屬光學中解析度遙感微衛星,支援農業監測與海洋觀測;Tianyi‑42 為 C 波段合成孔徑雷達(SAR)遙感衛星;Tianyi‑34 為高能太空物理實驗衛星,配備伽馬射線爆探測及極光攝像設備;Tianyi‑45 為 Tiansuan 星座實驗模組,搭載氬離子推進器支援控制退役軌道;Tianyi‑46 則混合科學任務與地面實驗測量。整體星座設計結合遙感成像、空間科學與推進技術驗證。

營運模式與商業價值
Spacety 公司自 2016 年成立起以提供經濟型衛星為願景,Tianyi 星座為其核心商業模式之一。首階段已有至少 37 顆衛星完成部署,構建全球即時資料覆蓋能力。星座支援智慧城市、農林漁業、海洋監控、環境監測與緊急通訊等服務,其平均星座重訪時間已縮短至五分鐘,提升運作效率與資料即時性。

科學與技術意義
Tianyi‑45 所搭載氬離子推進器為中國首次在微衛星規模執行主動脫軌控制;Tianyi‑34 的太空高能探測器可用於伽馬射線與 X 光科學資料收集;光學與 SAR 衛星可支援災害應變、土地監測與海洋動態分析。此外 Spacety 正逐步研發星間雷射鏈路與高吞吐量通訊模組,未來或可延伸至 IoT 星座應用。

市場競爭與發展趨勢
Tianyi 星座為中國首批針對物聯星際服務的小型通訊與感測星座之一,與 Guowang(國萬/千帆星座)及 Qianfan(千帆星座)等同期發展星座共同競爭。Spacety 的衛星多為商業合作模式組合發射,在多家火箭公司如 LandSpace、Galactic Energy 等合作下展現多元部署彈性。星座已初步進入商業運營階段,後續驗證終端與地面資料平台建置為重點。

技術挑戰與風險控管
Tianyi 衛星任務需面對熱控管理、推進器可靠性、雷達與探測儀的精準校準等技術挑戰。星座密集部署下,軌道碰撞風險與碎片管理重要。衛星退役軌道控制與推進器使用壽命平均需超過五年,衛星與地面站通訊鏈路穩定性對資料回傳品質至關。

應用情境與社會效益
Tianyi 衛星在智慧城市監控、災害即時應變、海洋資源管理、農業監測與環境保護等情境具有高度應用潛力。結合 IoT 終端技術,可為偏遠地區或海上船隊提供即時資料通訊支援。私營模式製造與部署成本低於傳統國營系統,有助推動衛星資料服務民主化。

未來展望與擴展規劃
Spacety 計畫續發 Tianyi 系列,包括預定後續追加遙感、通訊及科學衛星,並探索星間雷射鏈路與更高頻通訊整合。預期會與 IoT 設備製造商、智慧交通業者、環境監測單位共構終端服務網。此類商業星座模式有望成為中國下一波太空產業新常態。

任務總結
Tianyi 星座任務代表中國私營航太積極投入微衛星與商業太空系統的典範。2025 年 5 月 Z‑2E 火箭成功部署六枚衛星,展現快速融合多類衛星平台能力。整體計畫涵蓋地球觀測、科學實驗與通訊應用,預期未來隨星座擴充與技術成熟,將扮演中國低軌 IoT 與資料服務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