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狀星雲:宇宙中的超新星殘骸

原文標題

M1: The Crab Nebula

發布日期

2023-11-09

版權所有

NASA APOD

蟹狀星雲,在查爾斯・梅西耶於 18 世紀編制的著名非彗星清單中,被編為 M1,排在首位。

事實上,蟹狀星雲現已被證實是一個超新星殘骸,是天文學家在 1054 年親眼目睹的一顆巨大恆星死亡爆炸後留下的碎片。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 NIRCam(近紅外線相機)與 MIRI(中紅外線儀器)捕捉到的這張清晰影像,探索了在紅外光線中這片仍在膨脹的星際碎片雲所散發的詭異光芒與破碎絲狀物。

位於星雲中心,每秒旋轉 30 次的蟹狀星雲脈衝星,是現代天文學家所知的最異常物體之一。

這顆坍塌後的恆星核心殘骸如同宇宙中的發電機,推動蟹狀星雲在電磁光譜中的輻射。

蟹狀星雲橫跨約 12 光年,位於倔強的金牛座內,距離我們大約 6,500 光年。

專有名詞解說:

1. 蟹狀星雲 (Crab Nebula):由超新星爆炸所形成的星雲,被梅西耶編為 M1。

2. 查爾斯・梅西耶 (Charles Messier):18 世紀的法國天文學家,以編制非彗星天體的清單著名。

3. 超新星殘骸 (Supernova Remnant):恆星爆炸後留下的外層物質。

4.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擁有 NIRCam 與 MIRI 的太空望遠鏡。

5. NIRCam (近紅外線相機):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的一種儀器,用於觀測近紅外線。

6. MIRI (中紅外線儀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的另一種儀器,用於觀測中紅外線。

7. 蟹狀星雲脈衝星 (Crab Pulsar):蟹狀星雲中心的一顆快速旋轉的中子星。

8. 金牛座 (Taurus):黃道十二星座之一,蟹狀星雲位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