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M no. 2

2025-191-Bion-M no. 2

Soyuz-2

發射單位:Roscosmos
運載火箭:Soyuz-2
發射台座:LC-31/6
發射基地:Baikonur Cosmodrome
發射時間:2025-08-21 01:13:00
發射國家:Kazakhstan

任務名稱
Bion-M no. 2(拜恩-M 第二號生物衛星任務)
任務簡介
Bion-M no. 2 為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主導執行之長期微重力生物學實驗任務,於 2024 年 12 月 27 日自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太空發射場升空。此任務採用 Soyuz 2.1b 火箭搭載改良型 Bion-M 太空船,設計目標為深入研究長期太空飛行對動物組織、細胞與神經系統之影響,為未來人類深空探測任務提供生命科學依據。
太空船配置與軌道特性
Bion-M no. 2 太空船總重超過 6 噸,搭載一具加壓生物艙與一具服務模組。該艙具備溫度控制、空氣循環、遠端遙測、酬載固定架與回收裝置等系統。任務部署於近地圓形軌道,高度約 400 公里,傾角 64.9 度,設計飛行時間為 30 日,任務完成後回收艙將再入大氣層並降落於俄羅斯境內草原地區。
生物酬載組成
本次任務搭載多種生物實驗樣本,包含:
– 13 隻蒙古沙鼠(研究神經適應與循環系統)
– 60 隻實驗鼠(骨質流失與肌肉萎縮觀察)
– 20 隻斑馬魚(脊椎發育與再生機制研究)
– 昆蟲、蝸牛、微生物與植物種子(遺傳穩定性與細胞週期研究)
– 細胞培養基模組(研究細胞間通訊與基因表現變化)
所有樣本皆以模組化實驗盒配置,並採用自動餵食與環控系統維持存活條件。
科學目標與研究架構
Bion-M no. 2 的研究架構涵蓋下列面向:
– 微重力對神經傳導、行為模式與感覺適應之影響
– 骨骼與肌肉結構在失重環境下的退化速率
– 長期輻射與無重力環境對基因表達與細胞凋亡之交互作用
– 微生物代謝變化與對宿主影響模式
– 動物適應性生理反應的時間演化過程
任務資料由俄羅斯科學院醫學生物問題研究所(IMBP)統一管理,並與德國、法國、哈薩克與中國科學研究機構協作分析樣本與生理資料。
任務特色與後續發展
Bion-M 為冷戰時期 Soviet Bion 計畫後繼版本,融合現代模組化設計與多國合作模式。與前一顆 Bion-M no. 1(2013 年)相比,no. 2 在生物艙氣密設計、酬載安置密度與資料回傳速度均有顯著提升。Roscosmos 已預告將於 2027 年發射 Bion-M no. 3,並計畫導入人工重力模組以模擬火星表面重力條件。
任務意涵
Bion-M no. 2 提供對長期太空暴露下動物生命系統的第一手研究依據,亦作為人類火星任務與太空醫學模型建構的重要橋梁。該任務展現俄羅斯於生物太空研究持續推進的意圖,並嘗試以中等預算結合國際合作模式,維持於生物太空領域之技術存在。此平台亦被視為具潛力之國際生物科學酬載測試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