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商業天文望遠鏡即將於 2024 上太空,打開了全新市場與機會

Twinkle, Blue Skies Space

天文愛好者的共同美夢:在太空看星空

隔著雲層觀察星空,不僅不清晰,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更大幅降低了肉眼觀測的機會與品質,對天文愛好者來說,樂趣銳減,對天文科學家來說,也是個大問題,只不過,他們要面對的問題,比業餘愛好者還要嚴峻。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 M100 星雲照,維修前後差距很大。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 M100 星雲照,維修前後差距很大。Photo : NASA

哈伯顛覆了天文,卻也阻礙了天文

1994 年 1 月 13 日,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完成第一次維修的重要日子,從這天起,專業科學家、業餘愛好者…甚至是從沒在乎天文物理的一般大眾,都高度地支持它所帶來的美好星空新影像、新發現,之後的每一次維修任務,更是不斷新增與提升了功能,人們也越來越愛好它。

全球申請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申請提案,大幅成長起來,也有越來越多新的發現,可以說,哈伯太空望遠鏡徹底革新了天文學也不為過,不過高使用量,就帶來了新的問題。

每年可觀測時間有 3,000 個小時,如果每一位申請者的企劃案都通過的話,全部所需的觀測時間,則是這數字的五倍以上,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令人沮喪的現實,更何況哈伯太空望遠鏡年事已高,另一個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則不斷延期發射、超支的預算也令人頭疼,儘管兩個望遠鏡的觀測標的與範圍不同,但就算於今年 11 月成功部署了,服務容量的問題仍存在。

哈伯太空望遠鏡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鏡片大小比較。
哈伯太空望遠鏡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鏡片大小比較。Pic : NASA

從舊太空思維到新太空商業模式

商業太空新創 Blue Skies Space 的創辦人馬歇爾・泰謝尼(Marcell Tessenyi)博士,對這問題更是有切身之痛,他在倫敦大學學院(UCL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攻讀博士學位時,就是在研究與評估,人類要觀測「系外行星」的話,需要哪些技術才能辦到,簡單來說,身處太陽系的我們,要觀察到太陽系外的行星,雖然曾有「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2018 年退役)」,及其後繼者、由 NASA 及 MIT 負責、 SpaceX 於 2018 年發射入太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接手,但關鍵仍在於,系外行星的數量與天文研究的需求,不是一兩台太空望遠鏡服務容量可以承載的,那,如果有更多顆天文衛星呢?。

Blue Skies Space
Blue Skies Space

回到馬歇爾博士的經歷,2014 年時,歐洲太空總署(ESA – European Space Agency)拒絕了 UCL 對系外行星的提案,沮喪之餘,也充分了解到他們所知的「舊太空產業」,也就是向 ESA、NASA、由學研機構申請計畫與資金的這條老路,是到不了目標的。

透過訂閱與新商業天文望遠鏡,呼應持續增幅的需求

Blue Skies Space 的成立,就是要透過「商業天文望遠鏡」與基於販售數據為主的商業模式解決這問題。

從 2014 年起算,七年的時間過去了,今年,他們不僅獲得了 10 多個大學客戶的支持(包含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清大天文所),還獲得了 ESA 的資金,這第一顆商業天文衛星由 AIRBUS 空中巴士公司製造 ,於 2024 年發射商業天文望遠鏡「閃耀(Twinkle)」上太空,成本是一般太空相關任務平均花費的 1/10,重量也只有 350 公斤的這顆新天文望遠鏡,精確度與重達 11,000 公斤相比的哈伯太空望遠鏡,卻是不遑多讓

商業天文望遠鏡 Twinkle
Twinkle,由 AIRBUS 與 ABB 合作研製

更大的「柏拉圖(Plato)」則預計在 2026 年發射,將去尋找大型恆星周圍的岩質行星,再更大的「艾瑞兒 Ariel」則於 2029 年發射,則負責去尋找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學研需求帶動市場,後勁可能比預期的還強

2011 年時 NASA 做過一個統計,與哈伯太空望遠鏡有關的論文,已累積 10,000 篇,每週傳到地球的資料約 85G,下載到的資料,有一年的申請者學術保護期,一年之後,便會公開在官方網站上

從銜接過去到現在的需求脈絡來看,商業天文市場,目標客戶是研究機構、獨立研究者,甚至未來能夠透過新的應用與包裝,提供給非天文專業的使用者與企業,都能夠透過付費訂閱,使用商業天文望遠鏡的服務或數據,而單就學術需求來看,有新發現、發表論文、新發現再引發新需求、新應用…這樣的循環,讓這市場很快就會變得炙手可熱。

Hubble Science Publications
與哈伯太空望遠鏡有關的歷年論文發表統計,Pic : NASA

目前總募集 120 萬英鎊(約新台幣 4,714 萬)的 Blue Skies Space,在商業太空新創中,並不是很大筆的資金,不過作為世界第一個實現商業天文的公司,不僅開展了全新的商業太空競技場,相信也能重新激發更多人的投入與想像,帶來更多的應用與商機。

延伸閱讀:新時代哲學 – 新太空產業加速實現人類的想像
發布日期: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