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之無味的太空食品,到「太空加值」的食品商機

喜愛美食是天性,在外太空也不能草草了事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這些琅琅上口的俗諺反映了飲食對於在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當你日日埋首於成堆的公文與企劃書中,或是掛著笑臉面具甜言甜語的進行社交,當你疲憊了,或許第一個迸出腦袋的便是「我等一下要吃什麼?」無論美式、泰式、韓式、日式、中式、台式,甚至大啖幾包熱量爆表的零食,在辛勤過後慰勞自己一頓能宣洩壓力、療癒心靈的美食,已可以說是這個世代共有的追求。

古人說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人們對於飲食的講究古今皆然,甚至將這份對飲食的熱誠與重視帶到地球之外,即使太空梭中裝載容量有限且保鮮烹調相對不易,甚至在微重力(Microgravity)狀態,體內多餘水分易使臉部腫脹造成鼻塞,且在失重環境中,食物的香味也不會完全進入鼻子,進而使食物嚼起來索然無味。儘管是在這樣不利於發揮地球人飲食精隨的太空環境,「怎麼吃?」、「吃什麼?」、「好吃嗎?」依舊是一個有趣且值得細究的議題,甚至是極具挑戰性與價值的領域。

而目前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也推動「高級食品科技計畫」(Advanced Food Technology , AFT),致力於研究長途太空旅行的食物補給,要讓太空人們吃得健康又美味! 

太空第一餐,可能讓你食不下嚥

1961 年,蘇聯東方一號(Vostok)宇宙飛船升空,從拜科努爾太空發射場起飛,歷時 1 小時 48 分鐘,繞行地球軌道一圈後安全返回地球,尤里・加加林 (Yuri Gagarin)乘坐其上,在這次任務歸來後成了國際公認的太空第一人,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在太空吃東西的人!

當時的他究竟吃了什麼呢?加加林的太空餐包含兩份肉泥和一份巧克力醬,都存放在牙膏管狀的容器中,呈現半液體的型態,太空人需以吸吮的方式攝取食物養分。

次年,在美國水星計劃(Project Mercury)中,太空人約翰·格倫(John Glenn)也成功進入地球軌道,當時他的食物選擇與加加林相差無幾,一管蘋果醬、裝在管子裡的牛肉泥和蔬菜、一口大小的壓縮脫水食品,也包含了美國卡夫食品公司旗下品牌菓珍(Tang)在 1957 年推出的水果味速溶固體飲料,有趣的是,在菓珍受到 NASA 青睞而用於太空任務後,這甚至被誤以為是專為太空人設計的飲品而銷量大增,也是至今仍極具代表性的太空食品。

此時期的太空食物基本上可說是色香味俱無,食物只是為了充飢與補充在太空環境必須維持的能量。

牙膏管狀的太空食物
牙膏管狀的太空食物

「復水食品」、「軟罐頭」– 這些加工再加工的魔術食品

1965 年,美國第二個載人太空飛行的雙子星計畫啟動,此時太空人的食物選擇已更為豐富,包括雞尾酒蝦、火雞塊、奶油雞湯和糖果,不過那絕非我們平常熟悉的新鮮食物模樣,而是食物被煮熟之後快速冷凍,再置入真空室中去除水分以保持乾燥,而當太空人要食用時,再將冷水注入包裝軟化食物,稱為「復水食品」(Rehydratable Food)。

而在 1961 至 1972 年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太空人已可以使用熱水,使得食物的補水更為容易,不僅如此,此時期的太空人擁有了餐具,可將經過冷凍乾燥的脫水食物置於塑膠容器中,將食物重新注水軟化後,用勺子吃掉食物,利用食物濕潤所生成的黏性,使它附著在勺子上而不會飄走。

而到後來,阿波羅計畫甚至引入了稱為「軟罐頭」的蒸煮袋,這是一種能加熱處理的薄膜袋,不僅能使食物保持足夠的濕潤,且具重量輕、方便攜帶、體積小等優點,當時的阿波羅號成員已能享用培根塊、玉米片、牛肉三明治、巧克力布丁和金槍魚沙拉、水果蛋糕等相對豐盛的食物。

復水食品
復水食品

太空梭裡也有廚房和餐廳!想吃什麼自己來!

在 1970 年代之後的太空任務中,太空梭中已有較寬大的餐廳和桌子,可讓太空人們坐下來吃飯,甚至內部配置豪華的冷藏設備,可以攜帶更多種類的食物,太空人們甚至可為自己設計一週的菜單,有高達七十種食物和二十種飲料可供挑選,他們甚至能在配有飲水機和烤箱的廚房裡準備飯菜。

挑嘴不再是地球人的特權,現在太空人的一餐可能比你更豐盛!

到了2000年代以後,太空上的飲食的選項已更為多元,舉凡披薩、炸機、泡麵、宮保雞丁、熱狗、義大利麵、肉丸、鮮蝦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都紛紛進入太空人的選項當中。特別的是,這些看似高熱量的食物,實際上都是特別設計過的,以日本羅森( Lawson ) 研發的karaage kun 炸雞為例,在經過 3 年持續改進與設計後,這款炸機保存期限長達 20 個月,而且僅有 66.6 大卡,熱量大概和一顆蘋果差不多,不僅如此,karaage kun 炸機也製作成一口大小,方便太空人食用,經由上述這些設計,讓太空人得以在品嘗美食同時也維持健康身材。

        karaage kun 炸機 / 圖片來源:https://pse.is/4m9ghx

將自家美食送上太空,來一場全球矚目的行銷

此外,現在也有許多知名品牌不惜斥資巨大,只為將自家食物推上太空,作為一次奪人眼球的行銷,2000 年,披薩老字號必勝客(Pizza Hut)不惜花費 79 萬歐元(約新台幣 2,666 萬 2,500 元),讓自家披薩成為史上第一間將披薩外送到地球之外的公司。考量外送時間長,且食物在太空味道會變淡,必勝客使用義大利香腸(Salami)並加重披薩的調味,讓遠在太空的人們也能品嘗和地表一樣鹹香可口的披薩。

必勝客披薩在國際太空站
必勝客披薩在國際太空站

太空上的跨國美食交流,透過咀嚼「思故鄉」

而在國際空間站上,每 90 天即會運送一次冷藏或脫水食品,透過微波或烘烤簡易烹飪後即可享用美食。更特別的是,在國際空間站上,為一解太空人們的思鄉之情,也促進太空人們交流與聯誼,各個國家甚至提供了他們的烹飪課程與小吃,讓彼此分享自國文化的同時也能一嚐家鄉的味道。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與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對於飲食的重視,太空食品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是稠稠糊糊類似嬰兒食品的食物,或是如戰爭時那磚頭般堅硬的乾糧,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接近我們日常在地球上所吃的味道,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台灣的珍珠奶茶或臭豆腐,也都將出現在太空人的選項之內呢!

相關閱讀:不可不知的最新「食」事 – 跟著太空新創打造專屬美食!

—-

閱讀更多 NewSpace Lab 商業太空實驗室 精采文章,或加入 Discord 頻道,結交太空領域同好夥伴
發布日期:2022-12-21